2019年9月24日晚,心理学院运动心理学教研室在教学楼310教室举办了第237期双周论坛。本次论坛由柳之啸与韩梦霏两位老师主持,厦门大学吴胜涛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价值失匹配与心理健康:基于大样本调查和社交媒体大数据的分析》的精彩讲座。
论坛伊始,吴胜涛教授先以生动形象的事例,结合丰富的体育项目,如排球、足球运动等引出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概念。又通过社会变迁,由浅入深地提出价值失匹配的概念。由此,吴教授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在价值观层面,人性的群体偏好、个体偏好分别表现为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偏好集体主义的人,会克制自我,照顾环境,而偏好个人主义的人,则会改变环境,张扬自我。其心理适应功能因情境而宜,当价值观与环境相匹配时促进心理健康,当价值观与环境失匹配时则造成心理压力。
在介绍完基础内容后,吴教授给大家分享了他的团队基于大样本调查和社交媒体大数据关于价值失匹配与心理健康的分析,探讨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阶层、不同职业情境下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后,吴教授给大家展示了研究结果:
研究1,利用微博大数据,用南开大学的基本情绪辞典,调查我国34个省市活跃用户的基本情绪和个人/集体主义。结果显示集体主义越高,低城市化负性情绪越少,高城市化负性情绪越多。
研究2,即对个体水平的研究,根据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集体主义高,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但对于消极情绪,出现了交互效应,即低城市化,集体主义越高,负性消极情绪越少。对于高城市化,集体主义越高,负性消极情绪越多。因此,当价值与生态环境不匹配时,会产生情绪代价。
研究3,即国家水平的研究,分析85个国家的主观幸福感的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抑郁症的流行病率。结果显示城市化水平越高,个体主义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就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抑郁症流行病率越低;城市化水平越低,则相反。
研究4,即针对中美两国的研究,其中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55.6%,美国的城市化水平是81.6%,分别检测个体主义,主观幸福感以及抑郁症流行病率。在中国,个体主义越高,生活满意度越低,抑郁症流行病率越高;在美国,个体主义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抑郁症流行病率越高,但斜率略小。我们发现,在价值观和个人健康的关系受城市化的调节。
研究5,分析研究了世界价值观最新的数据,包含60多个国家的个人/集体主义的分数,生活满意度的分数以及主观/客观的社会阶层分数。结果显示社会阶层调节了集体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于低阶层,呈显著正向预测,对于高阶层,结果并不稳定,显著但效果量较小或不显著。总的来说,集体主义与主观幸福感是正相关的,但对于一小部分高阶层的人而言,集体主义对幸福感的预测会小一些,个体主义也会对幸福感有些许预测效应。
接着,吴教授对今天讲座进行了总结。他以生活小事为例,为大家阐述其研究,使大家更易理解,以体育领域讲实例,更进一步延伸问题,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叙述了对其研究的展望,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最后,吴教授耐心地为听众席的同学们解答疑惑,一起讨论研究,同学们也表示对吴教授的研究有极大的兴趣。整个讨论过程氛围十分活跃,同学们收获颇丰。
论坛的尾声,柳之啸老师与韩梦霏老师对本次论坛做了总结与点评,本次双周论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