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学术沙龙
报告&学术沙龙
【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330期“生成式大模型与心理学前沿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10-29

2025年10月15日,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第330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王文轩老师,为师生们带来题为“生成式大模型与心理学前沿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讲座由张禹老师主持,于教学楼412教室顺利开展,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王老师首先介绍生成式大模型的类型划分与发展现状。他指出,生成式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指令跟随、逻辑推理与知识储备能力,若以心理学理论为赋能基础,有望推动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的变革,破解更多心理学研究难题。例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文本生成模型、DALL-E领衔的图像生成模型,以及Sora推动的视频生成模型相继涌现,不仅在技术领域掀起革新浪潮,更为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后,王老师阐述生成式大模型与心理学结合的前沿学术进展。他强调,大模型凭借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与高效生成能力,在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彰显出显著应用潜力,可助力研发者评估并设计更贴合人类心理状态的 AI 系统。具体而言,在认知心理学维度,可借助相关理论评估并增强大模型的心智能力,通过心理学量表衡量其空间推理水平;在临床心理学领域,能利用大模型开展静态与动态评估干预,结合认知行为疗法重塑患者认知,探索智能辅助诊疗、心理咨询等实践路径;在社会心理学层面,可分析文化与价值观对大模型的影响,解读人机交互中的社会认知现象,实现对人类思维的模拟。同时,王老师也展示了生成式大模型对心理科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作用,涵盖实验设计优化、数据分析升级及理论建构完善等方面,并客观指出当前存在的模型可靠性不足、数据污染隐患及 “幻觉” 现象等核心挑战。他提出,未来研究者需持续探索大模型对心理学实践的影响,依托心理学知识优化AI发展方向,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坚守伦理底线、保障结果准确性。

最后,王老师分享生成式大模型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用使用指南,重点介绍提示词设计、监督微调、人类对齐、智能体这四大关键技术路径,帮助研究者与从业者更清晰地把握技术潜力与应用边界。整场讲座深刻揭示大模型与心理学交叉研究的广阔前景及现实挑战,呼吁两个领域加强合作,实现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的双向赋能。

讲座尾声,师生围绕王老师的分享展开踊跃提问,就人工智能学习路径、AI辅助论文写作方法、中国特色心理学体系构建等议题深入交流探讨。最终,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第330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编辑/孙翌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