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学术沙龙
报告&学术沙龙
【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261期:中国运动员备战参赛东京奥运会的心理训练
发布时间:2021-09-22

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主办的第261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于2021年9月15日19:00点在教学楼311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我校张力为教授、葛杨老师以及吕承颖、秦花卉两位同学,向同学们介绍和分享了自己在中国运动员备战参赛东京奥运会的心理训练方面的经验心得,以及东京奥运会上经典案例的心理分析。论坛由杨寅和范虹颖两位老师主持。

东京奥运会刚刚落幕不久,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下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对心理保障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关注传统的竞技表现心理,更需要致力促进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支持和推广,更好地为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赛场上争金夺银保驾护航。基于以上背景,由张力为教授和葛杨老师报告了为国家队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心理保障服务的相关内容,同时分享了运动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参加奥运会服务中的趣闻轶事;吕承颖和秦花卉两位同学则报告了针对奥运经典案例的运动心理分析:

(一)张力为教授:书法习练——应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训练

基于心理技能训练-运动心理学知识教育-文化教育的中国心理建设系统三层次模型,张力为教授向观众们介绍了结合书法习练的境界定向心理训练在本次东京奥运会中的应用。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训练方法有助于运动员的注意控制和情绪控制,在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帮助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整合了改善心理健康、增进文化教育、宣扬中国文化等多方面的目标。张力为教授在宣讲的最后,热切展望了这种心理训练方法的应用前景,帮助运动员“术道兼修”。


张力为教授介绍心理训练方法及应用


(二)葛杨老师:运动队服务的生活与挑战

葛杨老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向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在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时期遇到的趣闻和挑战,并围绕权力平衡、关系平衡和评价平衡三对关系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开展心理保障服务的主导思想与方法,向观众们展现了心理调节和心理支持在运动员日常生活和训练竞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团队取向的心理保障要点在于增进沟通交流、促进心理健康、塑造包容环境,使队伍成为一个能够持续培养精英运动员的团队。


葛杨老师介绍运动队心理保障服务


(三)吕承颖、秦花卉同学:奥运经典案例的心理分析

吕承颖同学分享了中国女子高尔夫选手冯珊珊在比赛不利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奋起直追的案例,并且从积极心理定向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了运动员在逆境中如何应对压力,提升运动表现。

秦花卉同学则从体操女王拜尔斯退赛和新西兰自行车手Olivia Podmore自杀的案例出发,强调了关注运动员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尤其是处在激烈竞争与巨大压力下的运动员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风险,同时也呼吁大家:作为观众,我们不应过分情绪化地对待运动员们,而应多一份理智和理解。


吕承颖同学分享案例


秦花卉同学分享案例


四位师生在报告中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与知识技能向观众们生动呈现了多种视角下的东京奥运会心理保障服务。在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张力为教授和葛杨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提问进一步同大家分享了运动队心理保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本次的双周论坛也在同学们热烈欢快的掌声中完美落下帷幕。


认真倾听讲座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