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学术沙龙
报告&学术沙龙
【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运动员的心理保障
发布时间:2022-03-25

前言


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主办的第270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于2022年3月23日19点在线上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罗路、尹杰老师主持,邀请到了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徐守森老师,北京体育大学的葛杨老师及博士研究生周基营,分享在2022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中花滑国家集训队及轮椅冰壶队运动员的心理保障经验。


01会议过程

首先由周基营博士进行经验分享,主要围绕三部分展开。首先是她对封闭管理的感受、经验及思考。在这一部分,周基营强调了帮助运动员建立起正确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性。在隔离状态下,她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自己的个人空间,以实现自主性的满足,调节情绪。

除此之外,周基营通过引导运动员合理安排业余时间,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以保持对项目的热爱。其次是她对于驻队的一个反思,主要是对于工作方式的转变。如向运动员主动且明确说明有关工作性质、方式等;尽量在特定的地方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并寻求督导;注重营造积极的团队氛围等。最后周基营博士介绍了对于连续比赛的心理调控与监测的一些方法:提供心理支持、可视化的及时反馈以及在训练中进行参赛模拟,让运动员更易介绍,促进成长。



02会议过程

然后由葛杨老师结合了自身在国家花滑队伍的带队经验,向我们讲述了在进行运动队心理辅导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从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到赛场上的情绪失控,葛杨老师提到,拥有一个专业团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专业的团队可以让自己寻求帮助,并帮助自己理清思路。由于运动员群体的特殊性,葛杨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策略,并列举了一些实例。比如说当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并难以解决的时候,解决不了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就要保障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葛杨老师还提到了团体动力,大团体动力就是基于共享心智模型,使用激励语言海报帮助整个集训队营造备战的氛围。而小团体动力就是要去构造一个新型稳定的小团队帮助运动员保障心理状态。同时运动员的文化,思想也非常重要,相近的文化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葛杨老师还提到,没有完美的运动员,面对运动员不完美的一面应该是选择支持而不是去批判。

最后是首都体育学院的徐守森老师结合自身两次在国家轮椅冰壶队的带队经验,向我们讲述了运动队心理辅导的作用和如何进行运动队心理辅导。徐守森老师主要从工作背景,工作框架和团队建设方面讲述了运动队心理辅导的经验和方法。在常规的技术手段之外如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心理访谈等之外,他还介绍了由自己所总结出的基于过程的运动心理干预体系。其中还提到,有些运动员心理比较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辅导而使运动员能够听进教练的意见进行技术动作的提升。此外徐守森老师着重介绍了团体建设的实施与成果。基于项目特异性的团体建设在实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徐守森老师列出了一些团体建设的项目内容,如加强团队配合的蚂蚁搬家和同心击鼓,加强人际沟通的盲人摸象,使运动员放松身心的爱你在心口难开,提高团队信任的戴高乐。徐守森老师提到,在进行团体建设后,整支队伍的氛围明显不一样了。






问题与讨论

在讲座后的讨论环节中,三位老师同线上听讲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就那些心理调节方法更有效或是因人因事而异、在运动队进行团体辅导时的经验、主场作战时是优势更大还是心理压力占据上风以及针对主场作战的运动员的正念训练如何实施及评估效果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的双周论坛也在同学们的热烈欢快的掌声下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