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学术沙龙
报告&学术沙龙
【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262期:东京奥运会经典案例心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2

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主办的第262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于2021年9月29日19:00点在教学楼311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范虹颖、杨寅两位老师进行主持,邀请到了我院王英春教授以及乐欣、李瑞煊、高倩、毕欣悦四位同学,围绕“东京奥运会经典案例心理分析”这一主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本次讲座首先由王英春教授报告了为国家射箭队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心理保障服务的相关内容,分享了运动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及总结思考。乐欣、李瑞煊、高倩、毕欣悦四位同学各自分享了观赛中的趣闻轶事,从观众视角出发对于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的竞技表现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和分析。

王英春教授以国家射箭队心理保障服务为例,从工作来源、任务、内容、对象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运动队心理科技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展现了心理保障服务在运动员日常生活和训练竞赛中的重要性。基于此提出几点思考,作为心理保障人员首先要保证自身心理健康,拥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运动项目等知识储备;在服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工作方式,如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活动等;举国体制下采用以教练员为核心、保障团队内外沟通协作、在固定时间开展心理活动并及时反馈、多元评价的工作机制。


王英春教授介绍心理科技服务工作


乐欣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于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德约科维奇在东京奥运会上无缘奖牌的心理分析。结合德约科维奇个人比赛经历和采访,通过赛中肢体行为表现,乐欣同学用高目标、高动机和高压力来解释德约科维奇的心理耗竭,并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如何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李瑞煊同学分享了自己对于逆风翻盘夺得首块男子冲浪奥运金牌的伊塔洛·费雷拉的心理分析,强调了自信心和知觉评价对于运动员面对逆境和突发状况的重要性。


李瑞煊同学分享心得


高倩同学以杨倩为例分析了00后小将在奥运会中大放异彩的必然性,结合自己在国家射击队的服务经历及杨倩的比赛过程和赛后采访,总结出了个人-家庭-教练三维的“冠军模型”,强调了“净”和“稳”的重要性。


高倩同学分享心得


毕欣悦同学用“平常心”来分析首次征战奥运会的乒乓球小将孙颖莎在重压下以良好的竞技表现证明自己,用“自信心”来解释中国女子橄榄球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的好成绩。


毕欣悦同学分享心得


在报告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王英春教授根据同学的提问进一步同大家分享了运动队心理保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本次的双周论坛也在同学们热烈欢快的掌声中完美落下帷幕。


认真倾听讲座的观众


文字/朱宇辰 马悦

编辑/万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