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学术沙龙
报告&学术沙龙
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第268期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14

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主办的第268期运动心理学双周论坛于2021年12月8日19:00点在教学楼311教室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杨寅老师主持,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奇巍老师,奇巍老师于线上向大家介绍了脊髓损伤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分享了自己接手过的实际案例。

讲座背景

奇巍,临床心理学博士,蒙古族。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博雅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外聘讲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取得医学英语专业理学学士,心理学(双学位)理学学士。督导毕业于美国加州的富勒心理研究院(Fullel Graduate School of Psychology),取得临床心理学哲学博士(APA认证项目);在德州的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和赫尔曼纪念康复与研究中心(TIRR Memorial Hermann完成了博士期间规范培养,方向为临床神经心理学和康复心理学。研究兴趣包括文化心理学及康复心理学(脊髓损伤和脑损伤),以及中文神经心理测评工具发展。在SCI/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本讲座基于奇巍博士在脊椎损伤病人心理康复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而展开,讲座主要介绍了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基本生理和心理事实,回顾了阻碍或促进SCI康复的常见心理因素,并介绍了一些心理干预手段在SCI康复中的作用。


奇巍老师介绍自己的探究


讲座内容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改变生命的疾病,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功能,并经常导致随后的情绪和/或认知问题。

奇巍老师以在SCI为主线向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康复心理学的作用。奇巍老师先就世界及中国的病人康复说明了心理服务在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随后向我们介绍了康复心理学的定义及康复心理学家的职责。接下来奇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SCI患者中常见的一些健康症状以及SCI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提到SCI患者可能会有更高的焦虑和抑郁概率,并且会出现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可能出现一些认知问题,而这方面就需要一些应对手段如:认知重评、社会支持、接纳疗法、自我效能和目标、正念等。在介绍SCI和长期适应时奇巍老师提到了自我效能感的重要作用。在研究SCI患者和其照料者关系时,奇巍老师提到患者和照料者之间的心理指标关系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即患者的生命存在感对照料者的抑郁有相关关系。在讲座最后奇巍老师则讲述了在SCI康复项目中的康复团队的变化,即由原来较为独立的关系越来越进行融合。


认真聆听讲座的观众们


问题与讨论

在讲座后的讨论环节中,奇巍老师同线上听讲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就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度共情问题、自我卷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本次的双周论坛也在同学们热烈欢快的掌声下落下帷幕。


杨寅老师参与问题讨论环节


图文/冯云飞 许伟锋

编辑/万子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