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科技论坛于教学楼104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论坛是响应国家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主办的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要求,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旨在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
主持人致开场白
主持人李雨桐进行了简单的开场白后,巴一、李丹阳、秦花卉三位同学先后根据自己在运动队的实习工作经历做了汇报。
巴一报告
巴一作了题为“心技结合——运动心理学在运动队服务保障工作中的应用”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运动队所需要做的工作,如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和心理选材等。他强调,不同的运动队对心理老师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射击等需要强大心理素质的运动就很需要心理老师。成为心理老师后,不要着急去干预运动员,要先建立好关系,时刻记住心理辅导其实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李丹阳报告
李丹阳则从运动员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一位高风险项目运动员从严重受伤到重返冬奥的心理康复历程。介绍了其康复过程中所接受的社会支持、表象训练与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康复训练方法,以数据的形式展现了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最终,该运动员也克服了伤病的困扰,在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个人历史最好成绩。
“其实运动员取得成绩时,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应当和运动员保持一定微妙的距离,”李丹阳说,“但在苦难与伤痛面前,我们一定要和运动员站在一起,因为运动员的生理、心理健康远比比赛胜负更加重要!”
秦花卉报告
秦花卉的报告则更突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纵然萤微,仍愿穷尽自己的力量。她从自己在中国网球队和中国艺术体操队的经历展开,提出了实践中发现研究点、降低期望、真诚、换位思考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五点心得体会,并展示了自己过往的研究中,大伤康复的运动员的一些经验之谈。
报告的最后,她动情地朗读了张力为教授说过的一段话:“我知道,要想引发领导、体制、管理层面对运动员、教练员心理健康,全面成长的关注并有所行动,我们能做得真是微乎其微,少而又少。我只是希望,别让那个欲求改变的火种,哪怕是微小的一束火种,从我们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心中熄灭。运动员、教练员是人,而不是工具,不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不应只是在颁奖典礼上瞬时间的宣传,而应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持久的体现......”
秦花卉在给中国艺术体操队队员的报告中写道:“‘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这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会有一段默默扎根的时光。在那些日子里,我们总是会觉得成功遥遥无期,总是会忍不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但是,我们终究会懂得,那段时光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日子。在那些默默无声的日子里,我们始终不停地积累着,沉淀着,为日后的闪耀积攒足够的能量。”
观众提问
报告人合影
科技之光的闪耀离不开惠及于民、报效祖国这团烈火。三位报告人虽然服务于不同项目的运动队,但都充分展现了我们北体人全心全意为运动队和运动员提供优质保障的服务意识,表达了将科技创新扎根在竞技体育和奥运备战的实践大地上并开花结果的科学态度,体现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时代精神。
图/满英文
文/满英文
编辑/施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