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9-14

学科名称:应用(运动)心理学

学科代码:0403Z5

应用(运动)心理学旨在研究人在运动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及其规律,是心理学与体育学相互交融形成的交叉学科。应用(运动)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理论和研究范式为基础,以运动作为特定情境,探讨心理与运动相互影响的一门应用型学科。本学科的目标是实现心理促进运动,运动改善心理的应用价值,并为丰富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一、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具备批判性分析和创造性解决运动领域心理学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够独立开展运动心理学的前沿科学研究,胜任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心理学的教学工作,或开展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工作,对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或技术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规格:

1.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恪守心理学的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对心理学的发展及利用心理学促进社会进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2.掌握运动情境下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具有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善于发现和分析,并用科学方法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心理学研究或应用问题。

3.系统掌握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学科知识,熟悉教育过程,具备本学科知识、技能与方法的传播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系统查阅和深入分析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备外文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竞技运动心理

立足于竞技运动,研究竞技运动中的心理学理论及实践问题,如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心理疲劳、攻击行为、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心理训练、比赛心理调控等;在理论层面揭示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心理因素及作用机制;在应用层面为运动员以良好心态参加训练、比赛以及不断自我完善提供支持。

(二)运动健康心理

立足于健身健康领域,研究身体活动的心理效益、产生机制及时效性,分析不同锻炼方式引起心理(如认知、情绪)变化的群体间差异。同时,研究身体活动参与的心理前因,如锻炼动机、锻炼态度、锻炼意向等,并对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促进身体活动与锻炼行为的产生与坚持。

(三)运动认知心理

立足于竞技运动,探讨运动员认知过程的特点及其机制,如压力情境下运动员的注意、记忆、判断与决策的认知加工;借助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和研究范式,开展运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该方向也关注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以及运动对个体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三、标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标准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为7年,其中第一年为课程学习,后三年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本学科要求所修读的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16学时/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详见十、研究生课程一览表。

四、培养方式

(一)指导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成立本学科指导小组,导师全面负责博士生的思想教育、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工作,课程学习依据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和学分要求进行,科研和实践工作依据研究领域内容进行,确保培养质量。

(二)学习方式

采取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博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包括:研究方向、课程选学、学术与实践活动、科研训练等,使博士生掌握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高水平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包括:制定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与考试、中期考核、选题与开题、科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毕业及学位资格审核、论文及答辩、毕业及学位授予等。其中,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二、三学年以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实施论文撰写为主,第四学年以论文评阅及答辩为主。具体环节以相关文件要求为准。

(四)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注重对博士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课程论文、文献阅读报告或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博士生中期考核、毕业及学位资格审核标准、论文评阅及答辩审核标准等以相关具体文件要求为准。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过程

课程分为公共课、核心课、方向课、选修课,其中,公共课10学分,核心课、方向课、选修课合计不少于10学分;培养过程包括学术活动、实践活动、中外经典著作和专业文献阅读,共3学分。

(一)博士生课程(20学分)

1.公共课(10学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外国语(4学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论文写作(2学分)。

2.核心课、方向课、选修课(10学分)

本部分课程内容应能反映学科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出内容新、专业精、前沿性强的特点。其中,核心课不少于6学分,方向课不少于4学分。

(二)培养过程(3学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校内外组织的学术沙龙、专题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学术会议等。审核工作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为基础,以学院制定的学术活动实施细则为标准进行。

2.实践活动(1学分)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专业教学实习、科研服务、社会实践等。审核工作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规定》为基础,以学院制定的实践活动实施细则为标准进行。

3.中外经典著作和专业文献阅读(1学分)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阅读本学科限定的中外经典著作和专业文献,文献清单详见附件。审核工作以学院制定的实施细则为标准进行。

六、国际交流

为对接国家战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鼓励博士生积极申报国家公派留学项目和学校自设留学交流项目,具体安排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出国留学工作管理规定》为基础,由各学院负责组织与实施。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须经过开题预审核、正式开题、中期检查、查重、盲评或预答辩、正式答辩、论文抽检等环节,确保论文质量。论文工作的具体环节及标准以论文管理相关文件为准。

八、毕业及学位审核

1.学满学制规定的年限,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培养过程,各科成绩合格并取得规定学分数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毕业并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条件的,按照延期毕业处理,超过学制年限的按照《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2.符合毕业条件,并且符合《北京体育大学申请研究生学位发表论文要求》和《北京体育大学申请研究生学位外语要求》的可以申请研究生学位,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可以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3.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和其他培养过程,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及申请学位。拟申请提前毕业者,须于第三学期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审核、学院同意后报研究生院和分管副校长审核批准。申请提前毕业者须交齐四年的学费。

九、培养方案的审定、执行与检查

培养方案的修制订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家按照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制定工作;培养方案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执行。

各学院应严格执行本培养方案,并制定相关工作实施细则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

十、研究生课程一览表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期

学分

学分要求


公共课

7600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10


76002

博士英语I

2


76005

博士英语II

2


76003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III

2


76010

论文写作

2


核心课

77022

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4

6


73043

行为科学多元统计II

2


方向课

78035

竞技运动心理研究进展

4

4


78036

运动健康心理研究进展

4


78037

运动认知心理研究进展

4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74001

论证与批判性写作

1

0


74008

质化研究

2


74002

实验设计

1


74005

调查设计

1


74007

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

1


74003

体育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


74004

体育常用评价方法

1


74006

研究方法案例解析

1


任意选修课

73042

行为科学多元统计I

2


7700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2


73088

认知神经科学

2


73108

心理学研究前沿

2


77001

体育哲学研究

2


77002

体育社会科学前沿

2


77003

体育思想史

2


77007

运动与健康促进

2


77010

运动训练学前沿问题

2


77016

运动处方原理与应用进展

2


77008

肌肉骨骼运动康复进展

2


77011

体育课程与教学前沿问题

2


培养过程

76101

学术活动

自定

1

3


76102

实践活动

自定

1


76103

中外经典著作和专业文献阅读

自定

1


总学分: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