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学术快报 | 青少年自杀意念者心理韧性及问题解决能力缺陷
发布时间:2023-03-17

近年来,青少年的自杀问题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自杀意念被认为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的早期心理活动。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Integrated Motivational Volitional, IMV)指出,前动机阶段是自杀意念产生的先决条件,当负面情绪等众压力源被激活时,个体脆弱性会促进自杀意念的产生。自杀意念不仅会对青少年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有无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在心理韧性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保护性资源方面有何区别?

为解决上述问题,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尹杰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林康广教授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根据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elf-rating Idea of Suicide Scale, SIOSS)得分,选取了49名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和50名无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完成心理韧性量表(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ale, PRS)和河内塔任务(Tower of Hanoi, TOH),并分别对两组青少年的心理韧性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其中,采用完成任务所犯错误的次数、任务的总完成时间以及第一次行动之前的思考时间等三个指标来描述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

研究结果发现,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得分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的青少年(见Table 2),在河内塔任务上的表现相较于无自杀意念组明显更差。主要表现在自杀意念组青少年在高任务难度条件下犯错误的次数更多,任务完成的总时间更长(见图1)。


图1 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在不同任务难度下的表现:a.在低难度和高难度条件下的错误数量; b.低难度和高难度条件下的任务完成时间; c.低难度和高难度条件下第一次行动前的思考时间。


此外,心理韧性得分与自杀意念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量表的三个子维度——情绪控制、家庭支持、人际协助等,与自杀意念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见Table 3)。


更进一步的探究两组在河内塔子任务上的表现,结果发现,相较于无自杀意念组,自杀意念组青少年在三个子任务(剩余移动步数为5/6/7)中犯错误的次数显著更多,而仅在剩余移动步数为7的子任务中完成的总时间显著更长(见图2、Table 4)。

图2 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在不同子任务下的表现:a.两组在不同子任务下的错误数; b.两组间在不同子任务下的完成时间; c.两组在不同子任务下的第一次行动前的思考时间。



通常来讲,心理韧性高的青少年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更容易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相反,心理韧性低的青少年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挫折和困难而感到绝望和无助,进而产生自杀意念。问题解决能力强的青少年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策略,且更为灵活敏捷,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而问题解决能力弱的青少年在面对问题时可能会感到无力和无助。同时,心理韧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青少年如果具备较高的心理韧性,那么他们更容易应对挫折和困难,也更容易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如果青少年的心理韧性较低,那么即使他们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可能因为无法承受困难而出现自杀意念。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发现,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可能存在心理韧性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缺陷,这可能是自杀意念干预的潜在目标。

相关成果已发表于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论文第一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徐琳;通讯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尹杰和广州医科大学教授林康广。


论文信息:

Xu, L., Zhang, H. B., Zhou, C. D., Zhang, Z. W., Li, G., Lu, W. C., Tian, X. H., Huang, H. B., Li, D. P., Robert, J. S., Yuan, T. F., Yin, J.*, & Lin,K. G.* (2023). Deficits in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adolescents with suicidal idea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nd Mental Health, 17(1):31.*共同通讯)

DOI:https://doi.org/10.1186/s13034-023-00577-z


编辑/陈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