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8日,由北京体育大学主办,心理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人事处联合承办的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心理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采取线上全英文报告形式,分三个会场进行,旨在为海内外心理学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学术研讨和人才洽谈等形式,探讨心理学前沿热点问题,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为优秀心理学青年学者的引进搭建平台。此次论坛主题为“心理学研究:健康和幸福的探索与促进 / Psychological Research:Exploring and Advancing Health and Well-Being”,共邀请了9位国内外心理学领域青年学者进行学术报告交流。
11月7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远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刘思聪博士,北体大心理学院博士后陈静博士及北体大心理学院在读博士生彭凡进行了第一分会场的报告,心理学院杨寅副教授和青年教师罗路担任主持。三位报告人分别就注意调节、视觉训练,正念对健康饮食的影响以及竞赛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演讲。线上参会人员积极互动,充分讨论,气氛积极而热烈。
图1 刘思聪博士报告
图2 陈静博士报告
图3 彭凡博士报告
11月7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第二分会场报告开始。本场报告由北京体育大学竞技学院亓丰学副教授,慕尼黑工业大学栾梦恺博士和浙江大学博士后奇巍博士进行精彩报告,心理学院青年教师尹杰和范虹颖担任主持。在本场论坛中,三位报告人分别就经颅磁和电刺激对运动皮质和骨骼肌反射活动的调节作用、注意对运动技能表现的影响以及神经心理学和康复心理学如何对运动损伤个体进行康复训练等问题进行了汇报。线上听众认真倾听,用心记录,踊跃提问,现场氛围活跃有序。
图4 亓丰学博士报告
图5 栾梦恺博士报告
图6 奇巍博士报告
第三分会场报告则在11月8日北京时间上午9点举行。报告人有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晓雨,马来西亚国家体育研究院Philip Lew Chun Foong,和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罗路做精彩报告。三位报告人分别就治疗性隐喻对研究生焦虑症状的干预作用及其神经机制,马来西亚精英运动背景中运动心理表现的应用、研究和理论的整合,以及感觉、运动加工过程中神经元群的动态振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演讲。
图7 张晓雨博士报告
图8 Philip Lew Chun Foong博士报告
图9 罗路博士报告
由于时差原因,论坛开幕式于11月7日北京时间晚上9点举行。开幕式由我院迟立忠副院长主持,院长毛志雄代表学院进行致辞。毛志雄院长在致辞中说道,作为世界最大、体育项目最全的体育大学之一,北京体育大学正处在“三转型”和打造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攻坚期,学校和学院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次论坛中,我们诚挚地感谢每位报告人给听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报告演讲,无私地分享你们的智慧、才智和经验,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团队,或与我们展开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最后,毛院还对所有的报告人及论坛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学院党总支书记蔡旭东、全院教师、研究生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会场气氛隆重而热烈。
图10 毛志雄院长致辞
图11 全院教师及研究生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后,北体大人事处赵阳老师还对此次参加论坛的报告人介绍了北体大基本情况,并详细阐述了我校人才引进的各项方针政策。我们期待后续与优秀的海内外心理学青年学者展开各类学术合作及发掘潜在人才引进机会。
图12 人事处赵阳老师介绍我校人才引进政策
此次论坛既是交流心理学前沿学术思想,分享智慧成果的开放平台,也是我校心理学科开展专业合作与交流的一次良好机会,对我校心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