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提升科研技能 落实“三个转型” ——我院开展专业仪器技术系列培训
发布时间:2019-12-13

为顺应当代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主流,补足师生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能的短板,心理学院2019年11月委托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3次“专业仪器设备技术”培训。

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请了“北京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三位技术工程师,并且提供了公司新进的国外贵重仪器设备,采用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完成了累计81人次的脑电虚拟现实、眼动等相关专业设备技术培训。

11月7日进行了脑电培训。“北京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工程师高莹对心理学院2019级研究生进行了脑电相关知识的培训,心理学院的郑玮琦老师主持了此次培训并对同学们进行了指导。本次培训旨在让没有脑电运用基础的研究生了解脑电研究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熟悉脑电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测量方法,并交流科研心得。理论培训部分向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脑电、脑电的产生机制、脑电节律、脑电的测量、脑电伪迹和干扰以及脑电信号的预处理(滤波和重参考)等知识。实操部分涉及电极连接的步骤,并让同学们在电极帽选择、电极安装、电极帽的佩戴,电极状态测试,实验实施,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步骤进行了实操和深度体验。在此次培训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热烈讨论,基本掌握了最新脑电仪使用方法,了解了运动心理学研究中脑电应用的特殊性和注意事项,为后续研究生期间的行为与脑电结合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思路。

111.jpg

 11月27日进行了多模态人因数据同步云平台技术的培训。“北京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工程师王清菊对心理学院部分师生讲解多模态技术应用的现状,旨在让心理学学院师生了解多模态数据采集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现状及对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培训的内容涉及如何围绕以人为中心建立多模态数据同步功能框架,以及如何进行包括脑电眼动行为生理动作等数据同步及分析,并且重点介绍了标准实验室设备,移动测试端,虚拟现实和现场研究四种情况下的多模态数据同步的特点。同时,又从多模态技术应用于具体研究的可行性的角度,分享了多模态研究的实际案例和论文,进而从数据应用延伸的角度说明开展多模态研究的价值。最后,师生与培训专家更进一步探讨了运动心理学中多模态数据收集及分析问题,在借助虚拟现实诱发压力下的运动员多模态数据整合的问题,把能够测试不同生理指标的手环应用于运动员压力评估,并进一步用于团体同步测评的问题等。此次讲座,不仅使参会的教师了解多模态人因数据采集的核心思想及其特点和可行性,也为各位教师的运动心理学研究和运动队科技服务拓展了新的方向。


222.jpg

 11月29日,在北京津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由“北京人因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工程师吴萍主讲“人机交互实验室解决方案”本次培训旨让同学们了解人机交互与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请学生实操和体验,并探讨其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的领域和前景。培训先从Ergolab人机交互实验室解决方案开始,涉及基于虚拟现实与仿真环境的人机环境同步定量研究方法,基于实验室环境的人机环境同步定量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现场环境的人机环境同步定量研究方法。之后,带领同学介绍并体验人机环境同步云平台的系统,其中包括眼动追踪系统,可穿戴生理记录系统,脑电交互系统,可穿戴生物力学测量模块,行为观察采集与分析系统等。最后,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虚拟现实设备,并请同学对VR设备进行实操和体验。这其中主要是介绍CAVE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应用,其中有驾驶场景的VR认知评价及多模态数据的采集和基于真实环境的VR实验。通过此次现场培训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多模态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思想和具体应用案例,并请同学们通过实操切身体验了解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继而探讨了多模态和虚拟仿真技术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以及运动员心理训练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学生们在培训中认真听讲,积极体验,进而激发了其研究热情。

333.jpg

 经过三次培训,不仅使师生了解了脑电、VR、眼动等设备的功能及特点,更深刻的认识到把这些设备整合在一起的多模态技术的优势,为将来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和运动队的科技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019年1212

撰稿人: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