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体育科普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运动意识,助力书写教育强国新答卷,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组织了一支专家团队,于2025年5月14日至17日前往山西省代县和繁峙县的多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运动心理调节专题讲座。团队成员包括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杰、主讲教师孙美荣和陈鋆、研究生辅导员孙璐以及研究生李梦媛、赵明月等6人。此次活动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多个学段,内容涵盖考前压力应对、情绪调节、运动赋能、人际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维度的心理教育主题,充分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以体育赋能教育的责任与担当。
代县中学高中部
面向全体高三学生开展考前压力应对专题讲座,由陈鋆老师主讲。陈老师精准切入高三学生升学压力这一核心议题,围绕呼吸调节技巧、科学运动策略、认知重塑方法等维度,系统阐述提升心理韧性的有效路径。讲座创新融入 “积极暗示卡片” 制作、沉浸式放松训练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释放焦虑、强化备考信心。讲座中生动呈现了体育运动显著提升学习效率的实际案例,以实证数据揭示 “运动即调节” 的科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落地的身心调适方案。
代县职业高级中学
孙美荣老师为职高学生带来了心理发展与职业规划主题讲座。讲座现场,孙老师巧妙运用 “OH 卡牌”“旋转舞者测试” 等充满趣味性与互动性的工具,带领学生深度探索自我认知,追溯情绪根源。在分享心理调适方法时,孙老师着重强调运动对提升身体素质、增强心理韧性的双重作用,点明其作为高性价比调节手段的重要价值。此外,孙老师借助“五大职业兴趣岛”模型,引导学生清晰锚定未来职业方向,在乡村地区学生心中播撒下了“职业梦想”的希望之种。
代县五中
孙美荣老师以“了解自我,拥抱青春”为主题深入初中课堂,精心设计了“比人字”、“放飞烦恼”“匿名赞美”等互动活动。巧妙设计了“比人字”“放飞烦恼”“匿名赞美”等一系列互动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我、理解情绪,并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在“比人字”游戏中,学生们通过自己比划“人”字而让同伴看到“入”字,直观地体会到视角差异,进而引申到日常沟通中可能出现的误解与矛盾。在“匿名赞美”环节,学生们匿名写下他人的优点并猜测是谁写的,现场气氛活跃,反响热烈。讲座中,孙老师借助运动员在赛场上如何做到情绪稳定、专注比赛的例子,强调情绪调节能力是可以训练和提升的。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青春期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还为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县中学初中部
陈鋆老师在代县中学初中部开展“心理健康普及课”,以“零点体育课”为切入点,通过学生清晨运动后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显著提升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示了规律运动对注意力和学业表现的积极影响。陈老师深入分析了青春期学生面临的多维度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探讨了同伴竞争和亲子观念差异引发的焦虑;在自我认知层面,剖析了过度在意外貌、因成绩而否定自我等心理困境;在家庭与社会文化层面,揭示了“唯成绩论”等观念给学生带来的隐性负担。
在课程中,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运动释放压力,运用认知重塑转变思维方式,并通过情绪觉察练习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繁峙中学
李杰副书记率专家团队走进繁峙中学,为800名高三学子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压力与焦虑应对”的运动心理讲座。主讲人孙美荣老师融合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奥运冠军案例,以郑钦文赛场专注抗干扰、谷爱凌将恐惧转化为兴奋的经历,点明情绪调节在面临重大考验时的关键作用。
讲座中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握拳姿势提振信心”“假笑效应放松神经”“烦恼气球涂鸦释放”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缓解焦虑的技巧,完成考前心理赋能。陈鋆老师还带领学生们体验沉浸式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让他们感受顶尖运动员面对压力时的放松方法。这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讲座,不仅为高三学子装备了考前“心理工具箱”,更将体育精神的抗压内核融入校园心理建设,助力考生以积极心态迎接高考。
砂河镇二中
陈鋆老师走进砂河镇砂河二中,为初三学生带来一堂聚焦青春期心理的课程。讲座围绕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期望等常见心理负担展开,讲座聚焦于学业压力、人际冲突、家庭期望等常见的心理负担,通过真实案例深入剖析压力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认知偏差”和“社会评价”是青少年焦虑的重要根源。诸如“必须考第一”“父母不允许失败”等观念,很容易导致学生自我否定。
在课程中,陈老师穿插了心理学小故事,并设置了互动答疑环节,以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认识压力的本质。学生们热情参与,主动分享自己的成长困惑,现场互动积极,为青春期心理调适搭建了一个实用的交流平台。
繁峙实验小学分校
在古家庄校区,孙美荣老师为四年级学生开设了一堂“运动中的情绪魔法课”。课程以一场有趣的篮球传球视频为引子,引导孩子们理解“注意力的魔法”,并借助“情绪魔法卡”游戏,帮助他们探索不同情绪的具象化表达。此外,通过“网球传递挑战”“假笑放松法”“左右手慢动作”等趣味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理解情绪,调节情绪。
在“情绪气球”环节,孩子们将烦恼写在气球上,随着气球升空,放飞了内心的烦恼与压力。整场讲座通过直观的体验,将抽象的心理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认识情绪、悦纳自我,为他们的童年心灵种下了“情绪觉察”与“心理自护”的种子。
心理学院党总支精心设计、周密统筹,集结优秀党员师生,走进县镇校园,深入不同学段,精准施策,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在山西繁峙代县开展的体育科普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将体育科学、心理健康与乡村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党建引领 + 心理护航 + 体育赋能”的综合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我校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这不仅在基础教育实践中探索出心理服务的新范式,更为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支持。
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是体育精神与教育使命的深度结合,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调节技巧与学业焦虑缓解,更着眼于人格塑造、价值引导与终身发展的心理资本构建。在讲座过程中,奥运冠军郑钦文的赛场专注、谷爱凌的情绪转化力、李娜的逆境应对策略等体育案例频繁出现,成为点燃学生心中信念与斗志的“隐形火种”,极具现实启发与榜样引领作用。
今后,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将继续秉持“党建引领 、 心理护航 、体育赋能”的理念,持续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郑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