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强化使命意识、担当意识,积极融入、聚焦和服务体育主战场,不仅举全院之力为2022年冬奥会参赛备战等重大任务提供有力的心理科技服务保障,还积极引导新入职教师探索科研转向,将自己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经验与我校心理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特色相结合,聚焦至竞技运动心理、运动健康心理和运动认知心理的研究。
2018年上半年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共选聘了2名教师和5名师资博士后,他们均来自北大、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2018年12月北京体育大学面向全校组织课题申报。心理学院积极鼓励和引导新教师申报,组织了课题申报研讨会,为新教师课题申报提意见把方向。2019年3月,该7名新教师申报的课题均获得了学校资助,其中有5项课题直接结合运动领域开展研究,表明了新教师积极实现科研方向的转变。7名教师的课题信息见下:
序号 | 姓名 | 课题名称 |
1 | 郑玮琦 | 运动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2 | 康冠兰 | 运动训练调节运动相关信息的无意识加工 |
3 | 韩梦霏 | 基本维度框架下社会影响对锻炼意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4 | 常若晗 | 羽毛球运动员运动预期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 |
5 | 程 锦 | 冰雪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 |
6 | 李慧云 | 自我损耗对平均表征加工的影响 |
7 | 柳之啸 | CDI的信效度检验及青少年抑郁的发展轨迹 |
此次课题立项,不仅充分体现了我院新教师较高的科研积极性,能够很快地结合运动情景开展研究,在运动领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将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科特色有机结合,更反映出心理学院已初步形成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人才梯队和学科后备力量。随着学院“三转型”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入,我校心理学科必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