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栏
来路去路相交通,一般鲜艳一样红 | 党史学习教育如期开展 ——荐电视剧《觉醒年代》
发布时间:2021-03-26

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映照着这个时代的灿烂辉煌。那个年代流传至今的精神,成为了永不磨灭的信仰。《觉醒年代》正是这样一部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优秀的电视剧。

新文化运动是新与旧的争论与统一,亦是贯穿本剧始终的重要线索。起初,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多位北大学者渴望透过学术的革新探讨出一条旧传统向新文化过渡的路子,也盼着寻出一剂改良社会、医治国家的药方。以此为基,北京大学便成为了各家各派思想汇聚与交锋的主阵地。在新与旧的辩论过程中,国家与政府的起起落落、浮浮沉沉属实憾人心魄。

外交的失败、主权的失落、军阀的混战、社会的动荡,以至于底层人民“饿冰相乘,死亡甚速”的惨状……该剧导演利用长镜头、蒙太奇等多种电影处理技巧让这些历史画面得以生动地重现,令观者无不动容。种种沉沦与不幸,正是鲁迅先生小说之原型,亦皆成为刻在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心头的疮疤。此时,他们意识到:欲以改良之法救中国——不可;进行根本地改造——尤为必要!

彻头彻尾的改造或许可以视为一种拯救,正如周身之上浴火过后,方可涅槃重生。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在饱看这国家内忧外患、国将不国之后,终于发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的可行性。两位学者,或者说两位战士,最终认清并且完成了从和平改良到根本改造的伟大质变。至此,便亟需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依靠扎实而科学的理论引领示范。于是,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古语云:“趋向之所宝贵者,精神也。”这个精神,是马克思创造的,是俄国首先实践的,是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带进中国的,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守的一种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自一九二一年以降,党的精神已经走过了百年的道路,党的精神不再停留在浮沙之上,已然走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电视剧的结尾旁白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试问:人民之选择何以不巨?历史之选择何以不巨?我想,电视剧《觉醒年代》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那一段历史文化的觉醒,还是对党史国史理解层面上的意识觉醒,更应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完成的民族精神之觉醒。

我们的党,正如一棵伟岸的金色的合欢树,而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应为她筑牢恒久不移的根基。来路已百年,去路犹可期。来路去路相交通,定将一般鲜艳一样红!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刘志远

审核 /申屠梦璐

编辑 /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