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2023年第12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暑期研修班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3-09-04

2023822日至25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应激适应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12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暑期研修班在北京体育大学顺利举行。

本期研修班的主题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建设,旨在帮助体育科学教师、科研人员及研究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提升体育科学科研方法的教学水平,夯实科学研究的基本功。本次研修班主要邀请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一线教师做主题演讲和研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120余名教师和学生参加。


第12期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暑期研修班全体合影


823日上午,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张力为教授主持开班仪式,邀请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迟立忠教授为本期研修班致开幕词。迟立忠副院长对各位学员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参与授课的专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正如哲学家笛卡尔所言方法学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科学研究的质量及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把握及应用。体育学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其突出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大家日益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制约体育科学研究发展和水平的瓶颈。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系列暑期研修班2011年开办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该系列研修班从宏观到微观,从原理到应用,从经典到前沿等不同层面或角度对诸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主题进行了研讨与分享,得到了学员一致好评。迟立忠副院长表示,此次研修班,大家通过积极交流、分享,会得到新的启示与收获。


迟立忠副院长致开幕词


本期研修班共安排了7场主题研讨,分别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三类问题》《实验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调查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统计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质化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技术统计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和《学位论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823日上午,第一场研讨主题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三类问题》,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李红娟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张凯教授做引导性发言,张力为教授担任主持人。李红娟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三点内容,包括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内容设计及各层次教学重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的开展,干预研究的基本规范及研究质量控制的问题。张凯教授结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方法类课程设置经验,尝试提出构建贯通本、硕、博三个学段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思路,以期从“教”—“学”—“用”三个维度,以重构课程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为主线,以体育专业学生所需的研究能力结构为基础,以完善学科培养任务为目标,建立一个知识内容、逻辑结构和教学效果密切联系的课程体系。随后,学员们展开积极讨论。例如,华中师范大学李改老师提问,对于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进行过程考核,是否有好的经验?张凯教授分享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力,主要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科研素养,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


李红娟教授做主题发言

张凯教授做主题发言


823日下午,第二场研讨主题为《实验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由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石岩教授和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张禹教授进行引导性发言,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郭璐教授主持。石岩教授首先从自身实验方法“学与教”经历出发,以事明理,回答“为什么必须练好实验基本功”;接着介绍了几本当年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几本实验方法“参考书”,如《心理学实验方法》和《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等,指出“书不在多,选一本实验好书,精读才是王道”;第三分享了在《心理学报》上发表实验研究论文的体会,指出实验方法学习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后讨论了因果关系与实验设计。随后,张禹教授则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在第一部分,张禹教授分享了教授实验心理学20年的教学感受,指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操作少;课堂实验多、课外拓展少;验证实验多,自主实验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索少;总结性评价多,过程性评价少;独立多,整合少。接着以自身教学经验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形成有“知”有“行”的课程思政新思想;将有“他”有“我”的自有或体育特色案例融入课程内容;建立有“OBE”有“PBL”的融合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开展有“上”有“下”的混合式实验心理学教学实践;发展有“主”有“次”的“以评促学”的多元化评价的新体系;推进形成有“叠”有“链”的有机组合的课程系列;实现了三个“厚”“重”,即“厚”基础、“重”设计;“厚”案例、“重”问题;“厚”过程、“重”体验和五种转变。在第二部分,张禹教授分享了个人在学习中的感受,指出:好的研究要考虑各个要素,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学习是一个过程,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重视共同学习,功夫在于课外,在于沟通。两位教授发言完毕后,学员们展开讨论。有学员问到该如何看待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结合?石岩教授表示,心理学的主流还是实验方法,但实验过程中会遗失很多信息,质性研究则能够捕捉更多信息,便于后续解释。


石岩教授做主题发言


张禹教授做主题发言


郭璐教授主持


823日下午,第三场研讨主题为《调查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张国礼副教授进行引导性发言,主持人为郭璐教授。张国礼副教授指出,相比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更重要,在研究中在研究中应该综合考虑多种方法,结合自身的研究问题、研究兴趣来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回答研究问题。调查方法是一项相当古老而又永不过时的研究方法,是体育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调查方法包括不同的分类,有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等。关于调查方法的教学难点及建议,主要有:1)如何兼顾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研究生知识背景差异大,教学内容需要兼顾基础知识和高阶知识;2)如何兼顾理论知识学习与科研实践训练,对于研究方法类课程,更需要进行科研实践训练;3)如何培养学生建构“好”的调查研究问题的能力,避免拼凑研究变量,过分依赖统计技术;4)如何评估调查问卷的质量,正确理解心理测量学指标,尤其是调查题目与量表的问题;5)如何培养学生恰当选择、修订、编制调查问卷或量表;6)如何兼顾理论模型建构与实践应用问题,理论模型越来越复杂,但复杂的模型在实践应用中不易行。随后,学员们展开积极讨论,如有学员提问,对本硕博的开题标准如何把握,哪种研究方法更好?对此,张国礼副教授认为,本科生应更多强调规范性训练,硕士生需要考虑研究结果的创新性,但学术没有绝对的标准,各个专业都有自己认可的标准。张力为教授表示,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无法分出高级和低级。郭璐教授表示,研究方法不应该有鄙视链,研究方法应该适合研究问题。


张国礼副教授做主题发言


824日上午,第四场研讨主题为《统计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魏德样教授做引导性发言,郭璐教授负责主持。魏德样教授指出,体育统计是体育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统计在体育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层次的体育学学生认为《体育统计》学习难度大的现象较为普遍。体育科研工作者在体育统计具体运用过程中,误用现象也时有发生。《体育统计》课程难学、体育统计方法误用等现象为《体育统计》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关注教材各章节重点、难点外,还应处理好以下问题:1)学会与会用(学生)、掌握与运用(教师)的关系;2)本科、硕士、博士《体育统计》课程的衔接;3)《体育统计》课程与其他科研工具类课程的衔接,与体育领域专有现象的衔接;4)学生自学体育统计知识的能力培养;5)原理与应用(讲解)、连贯与跳跃(教材)的关系;6)理论讲解与统计软件教学的连接。随后,学员们展开讨论,如有学生学员提问,对于高中是文科生,本科无统计学课程基础的学生该如何学习统计?魏德样教授建议,可以先看书自学补习基础统计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再学习硕士统计课程内容,如果实在无法掌握统计学知识,也可以选择开展质性研究。郭璐教授表示,首先应消除“文科生数学不好学不好统计”的消极心理暗示,先从适合文科生的统计教材学起,建立学业自信,逐渐形成统计学思想。石岩教授补充到,多学多用,在用中学,只有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统计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不要有畏难情绪。


魏德样教授做主题发言


824日上午,第五场研讨主题为《质化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由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青年教师葛杨进行引导性发言,主持人为郭璐教授。葛杨老师指出,自2000年起,质化研究在国内社会科学领域日益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然而,由于研究者对质化研究方法不甚了解,所以经常会出现误用或者无用的研究。上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界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的自然科学主义应用在研究社会问题的局限性,这使得质化研究得以再次兴起。新的质化研究体系庞杂且与我们从小培养的量化研究思维截然不同,因此在质化研究方法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5年来面对本硕博学生讲授质化研究方法的经验,她总结了如下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并认可质化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优势和局限性;2)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量化研究思维模式,接受不确定的复杂多元变化的世界观;3)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概念及其内涵;4)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方法论(取向)的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别适用的研究问题;5)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6)帮助学生理解质化研究的质量评价标准;7)在课堂上组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实践;8)根据学生的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和学历设计不同的教学侧重点。随后,学员们展开讨论。有学员提问,质化研究问题如何提出,是理论驱动还是数据驱动,田野调查的数据可否使用扎根理论来分析?葛杨老师的回应是,质性研究的选题多从研究者的兴趣出发,研究问题不一定有理论基础,也不需要作出理论假设。质性研究的取向不应束缚研究者,一切研究都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扎根理论是一种质性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分析任何数据收集方法采集到的数据。

葛杨老师做主题发言


824日下午,第六场研讨主题为《技术统计方法教学难点及对策》,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辉做引导性发言,张力为教授主持。张辉教授的分享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技术统计的起源、发展与国际研究现状,技术统计方法教学难点,技术统计方法教学对策。关于教学对策,张辉教授分享了高水平技术统计需要平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运动项目特征、技战术体系及其在比赛中意义的认识;高级统计模型、现代计算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与应用;关注国际技术统计分析发展前沿。随后,学员们展开讨论。如石岩教授问到,技战术统计软件很多,未来计算机是否有可能代替了专家的工作?张辉教授表示,高水平分析师是从大量数据中得到定性分析结果,更重要的价值体现是将结果与教练员、运动员做沟通与确认。体育比赛是有思想的,计算机分析也许遗漏了很多细节动作和数据,比赛数据分析具有强烈的专项属性特征,由此可以说明专家和分析师的工作重要性。


张辉教授做主题发言


824日下午,第七场研讨主题为《学位论文常见问题及对策》,由上海体育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宇和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石岩教授做引导性发言,张力为教授主持。刘宇教授首先介绍了体育科学领域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流程和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研究设计、实验测试执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写作建议。然后以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问题论文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接着他分享了投稿心得,表示投稿人应该虚心按照评审意见进行修改。石岩教授的发言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学位论文整体抽查情况,然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学位论文写作之道术失衡,写作是一个不断的过程,学位论文写作之道术权衡。最后,石岩教授强调完成学位论文的同时也是在开展一场工程浩大的研究,贯穿于其中,即研究设计,是完成研究的规划和蓝图;则是规范,是写作应遵守的基本规则;道术圆融是一篇优秀学位论文的重要特征。始终保持对研究和写作的热情,就是热爱与执着,甚至沉迷,才能不断领悟研究与写作的真谛。随后,学员们展开讨论。如有学生学员提问,博士生应该如何平衡选题的风险和收益?刘宇教授回应道,以运动鞋的研究为例,一开始研究冲击力,发现几年后运动损伤率没有降低,再发现冲击力的频率问题,也许冲击力诱发和软组织共振,后续开发紧身服来改变软组织振动问题,就是理论和实际验证假设和理论的例子。选题需要寻找具体问题做切入点,然后一步步深入。张力为教授补充道,导师层面需要在科学上有更多的宽容,以带来对真知的求证,当然仍有必要适当规避风险。


刘宇教授做主题发言

石岩教授做主题发言


824日下午,七场研讨会后,张力为教授主持了闭幕式,与大家分享了参加此次研修班的体会。他表示,研究方法既可以成为一门选修课,也应该成为一门必修课,更应该设计成为一个课程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的渐进体系,科学基本素养、量化研究、质化研究的内容体系;与此同时,研究方法不仅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应该成为学者一生都需要更新的专业知识;研究方法不仅是在学期间的研究指南,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能够教人如何辨别谁说了什么假话,谁说了什么真话;研究方法不仅是做研究、写论文的基础知识,而且应该成为构建科学世界观的核心知识。正是因为科学研究方法,才使得科学追求的真与宗教追求的善、艺术追求的美区分开来;并且,科学是唯一同时追求真善美的事业。科学方法追求真的原理,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善举,勾股定理、质能转换公式等体现的简洁美,都是有力的证据。最后,在张力为教授的提议下,全体与会学员对参与本期研修班筹备工作的以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师孙美荣为首的志愿者团队致以诚挚感谢。至此,为期两天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暑期研修班圆满结束。


张力为教授致闭幕词


编辑/金小嘟